大肠息肉是什么?
福州医博医院提供免费咨询、挂号服务:
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,与医生私密交流
大肠息肉是什么?突出于粘膜面、呈球形或卵圆形根部有蒂的肿块称为息肉。大肠息肉是常见的一类良性肿物,其中有的属于粘膜的增生性改变(如增生性息肉),有的属于腺瘤(如腺瘤性息肉,乳头状息肉)。后一类与大肠恶变的关系密切,有重要意义。
一定的癌变倾向
1.腺瘤性息肉(adenomatous polyp) 此种息肉从组织学结构实系腺瘤,故又称息肉状腺瘤(polypoid adenoma),较为常见。其中大约有75%发生在直肠及乙状结肠。多为单个,少数为多发。息肉直径一般在2cm以内,大多有蒂,状如草莓,色红,易出血。广基无蒂者体积较大。组织学上可见由增生的肠粘膜腺体组成。上皮细胞一般分化良好,偶见细胞有异型性。但增生的腺上皮细胞并不侵入粘膜肌层。此型发生恶变变者并不多见。
2.乳头状腺瘤(papillary adenoma) 亦称绒毛状腺瘤(villous adenoma),少见,常单发,表面呈乳头状或绒毛状。基底部宽,无蒂或有极短的蒂。体积一般比腺瘤样息肉大。乳头状或绒毛状突起的表面由一层或多层柱状上皮被覆,可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。此型腺瘤的恶变变率高于腺瘤样息肉。有些腺瘤中,可见乳头状腺瘤与腺瘤样息肉的结构并存,称之为混合型腺瘤。此型的生物学行为与乳头状腺瘤近似。
3.结胞多发性息肉病(polyposis coli) 呈家族性发生,故又称家族性息肉病(familial polyposis),为一种显性遗传病。常好发于青年。肉眼可见在大肠粘膜上有许多散在的约黄豆粒大的小息肉群生。息肉一般无蒂,数目可多达数十或更多。镜下结构与腺瘤样息肉相同。临床症状均为腹痛、腹泻及便血。家族性息肉病易于恶变,据报导常在出现息肉症状大约15年后发生大肠恶变。
因大肠息肉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,故建议早期予以切除。
临床表现
幼年性息肉(简称JP)。J多见于儿童,其中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多见,成人仅占15%。平均年龄6.2-7.3a。有些作者认为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,也有的作者认为男高于女。J分为三型:1.婴儿型J;2.结肠型J;3.胃肠道弥漫型J。婴儿型较少见。多在生后数周内出现症状,表现为粘液性腹泻、呕吐、便血,继发贫血及营养不良等,也可出现肠梗阻、直肠脱垂和肠套叠。
大肠息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,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。在大肠息肉中,有两种病理类型应特别重视:一是腺瘤性息肉,包括管状、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,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很大,特别是绒毛状腺瘤,如果不治疗,百分之百会癌变。二是家族性息肉病,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,属癌前病变,恶变率为100%。
大肠息肉常隐匿起病。常见信号主要有4个
①大便带血:不少饮食起居不规律、大便秘结的青年人常有大便带血,若自疗1周后还有出血,或用药好转后,症状常有反复,需及时去医院就诊。
②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:若发现大便变细、有凹槽、有黏液,原本大便,现在变为两三天或两三次,就需要引起重视了。
③便秘和腹泻:腹泻和便秘的病人,若药物效果不佳,就需进一步检查,排除大肠息肉可能。
④腹痛:有腹部隐痛者应行肠镜检查,在排除大肠息肉后,再进行对症处理。
上一篇:治疗急性肠炎的医院?
下一篇:大肠息肉的症状表现?